百度产品体验评测(二) | 品质竞争力模型
2016-04-29 {{allComments.length}} 28600 干货分享在如何进行评测中我们了解到确定评测目标和对象后,需要根据评测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测标准,评测标准需要覆盖本次评测包含的所有内容,并且根据用户实际的使用场景,考察用户场景下各个环节的用户关注点。评测标准中包含详细的评测指标和评测点,是整体评测的指导书。根据不同评测对象的特点,评测标准也不同,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一种适用于大部分产品的评测标准——品质竞争力模型,为大家抛砖引玉,实际评测过程中,可以以品质竞争模型为基础,集合产品自身特点,对评测标准进行细化和改良。 详情 ↓
产品品质竞争力模型是一种能够反映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、产品质量状态的衡量方法。主要分为市场反馈、产品质量两大维度。
市场反馈:用户对产品接受程度的实际反馈;
产品质量:产品自身实际质量情况。
市场领先者:整体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相对稳定状态,自身产品在市场反馈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,是整体市场的领先者
市场开拓者:市场处于发展阶段,进入者依托先发优势,开拓新兴业务,迅速占领市场,市场反馈较好,不过产品质量需要提升
市场挑战者:产品质量较优,市场地位不高,需要通过运营推广,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,挑战市场领先者
市场落后者:产品质量和市场反馈均有待提升
衡量一个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状态有很多可以参考的维度,比如交易类的GMV、转化率、重复下单率等,这里主要从最重要的、比较通用的,并且在实际评测过程中较容易拿到参考数据的市场份额、用户反馈2个维度,来整体衡量产品在市场反馈维度的竞争力。不同的评测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核心KPI。
主要从4个维度对产品质量进行衡量:
资源质量:产品中包含资源的丰富度、品质等,比如覆盖商品的数量、覆盖城市的数量、数据丰富度、价格、有效性等;
基础质量: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最基础的质量,比如功能的有效性、性能稳定性、兼容性、安全性;
体验质量: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体验满意度;
运营质量:从运营活动的生命周期“让用户知道-》形成转化-》让用户传播-》形成用户粘性”出发,衡量整体运营活动体验效果、传播效果。
4个维度的关系及详细的衡量维度和指标如下:
三.指标结果量化
模型中每个指标根据重要性不同,可以设定不同权重,并设定量化的打分标准,根据实际评测结果给出每个指标的分值情况,客观量化产品各维度质量。
首先,先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。打分时可以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,进行加权计算总分值。比如,重要性比重“高:中:低 = 3:2:1”
单个指标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给出量化的评分标准:
客观数据:设定阀值
用户反馈:根据调查问卷中用户选择不同满意度选项的占比
和竞品对比:比如操作步长对比,看比竞品长多少
主观判断:设定好各分值区间的用户预期,通过用户的实际体验感受主观评分。专家评测、可用性测试时用的最多
加权分值:资源评测用的最多,比如计算资源的覆盖深度,通过不同类别资源数量加权
四.评测结果展示
建立品质竞争力模型后,通过选取对应的评测方法完成评测,并进行评测结果的总结。一个好的评测结果展示形式能够使读者更加快速、明确的了解产品评测结果,产品质量的好坏,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结果展示形式,供参考。
1)数据图形展示。
通过模型的量化分值,可以直观展现出各维度的产品质量情况,比如产品质量维度(满分10分)
2) 心情曲线&用户旅程图。
由于品质竞争力模型主要按照用户场景角度出发,所以按照模型评测完成后,不仅能反映每个维度的产品质量,还能反映出用户使用流程的整体体验感受。比如将评测指标和用户心情曲线、用户旅程图相结,直观呈现用户整体使用流程中,各个环节的体验情况。
示例01:某O2O类产品的用户购买流程心情曲线
示例02:某线上购物商城产品的用户旅程图
本期就先介绍到这,后续会针对品质竞争力模型中的基础质量维度、体验质量维度、运营质量维度、资源质量维度指标建立的思路进行详细解说,敬请期待。
如果你看的意犹未尽,如果你想随时随地充实自己,请扫描以下二维码,关注我们的公众账号,可以获取更多技术类干货,还有精彩活动与你分享~